❤ 澳門人的早餐❤ Category:好中意澳門偶爾有香港 Date:2009年01月10日 出門旅行若沒有特別因素,住宿方面通常優先考量民宿。 或許是奠基於二○○七年第一次自助旅行,在京都住到很棒的民宿「旅館藤家」,自此深深覺得「進入民家」是好的旅行不可欠缺的一環。後來在東京、在函館、在網走(北海道)、在松山(四國)......等地也都住到很舒適的道地民宿,與民宿主人一家同處一屋簷下的記憶是深刻的,受到的溫暖對待更因此認為旅行的記憶要「種到心坎裡去」,唯有下榻於民宿。 這次到澳門,也非常幸運在背包客棧上找到「右近橘次郎之家」。雖然女主人沈小姐一家人不住在這而是住附近,但沈小姐事必躬親,甚至直接睡在客廳,因此這裡沒有門禁,玩到多晚回來,沈小姐都會起床為你開門。 聽來很不可思議吧,我們曾跟她說過「這樣太辛苦了」,可是她笑說「在澳門有門禁是沒辦法做下去的。」因為澳門有夜生活。幸好右近橘次郎之家只有三個房間,同一時間只能接待三組客人,「再多也沒辦法了,做這工作要做得開心才行,不是要賺錢把自己累得半死。」類似這段話,我聽沈小姐說過幾次,讓我覺得她確實是很滿足於這個小而美的民宿。 正因為右近橘次郎之家很小,加上我跟阿批有「老人習性」所以每天都最早回去,洗澡後就在客廳邊看電視邊跟沈小姐天南地北的聊。--這點,正巧是我事前就預期的。之前見背包客棧上住過右近橘次郎之家的網友都稱讚沈小姐十分熱心,因此我開始偷懶。旅行中幾次阿批問「要去哪」「吃什麼」,我都直接推說「晚上問沈小姐」。起初阿批覺得我很欠揍、一問三不知,但後來他也深刻認同凡事在地人推薦的最對味。就是這個味,「澳門味」! 說到對味,我認為早餐吃得是否「在地」攸關自助旅行一天是美好不美好。就像角色扮演一樣,我們原本就不是當地人,怎麼假裝都避不開是「外來觀光客」的事實;但是,在旅行的日子裡「扮一場戲」,學那樣吃、學那樣說話、學做那樣的事,不知不覺間,真真假假的界線似乎模糊了。 我想,這也是何以旅行如此迷人的原因之一。旅行不只是解脫、逃離,更可以是「轉換」,像交換身分般,當個幾天京都人、澳門人。腦袋是沒變但加入不同成分的腦汁我想那味道就是不一樣。 就是這樣,我十分回味在澳門吃了兩天澳門人的早餐。 其中一天正在喝粥時,沈小姐突然出現還打了招呼,嚇到我們,因為原以為不可能有人跟我們這兩個觀光客說話,還說普通話呢!後來一起走了一段路,見她手上提著用塑膠袋裝好的早餐,我跟阿批則肚子飽飽兩手空空,突然覺得很有趣,誰是本地人呢? 沈小姐推薦的「盛記白粥」,跟民宿同樣位於雅廉訪大馬路上,據說有三家分店。 在澳門、香港不難發現:第一、通常餐具都是「很環保的」(少見免洗餐具)。第二、常出現畫面中的白色調味料,那是糖。 第一次來叫了白粥、鹹粥、芋頭糕。白粥是照片中上方那碗,煮到看不太出米粒也是一絕,喝來有點像米漿,沒有特別的味道,但是暖暖的下肚,從喉頭到食道,都覺得好舒服。無怪乎老一輩有訓:「早餐最好不要吃冰的」。 那種身體有暖流灌入的感覺,會使全身細胞都載歌載舞歡呼的啊~ 鹹粥內有晒乾的蚵仔、瘦肉等料,調味適中。雖然台灣也有粥,可是神奇的是為什麼澳門香港的粥這麼與眾不同的好喝啊?道理何在? 相當豪邁地躲著整塊芋頭的芋頭糕。 這長得像花一樣的是「炸腸」,類似粿條的東西包住油條。沈小姐推薦,別桌人多數也吃,就點了。外軟內酥,口感很有趣,我因為原本就喜歡油條所以覺得好吃。 後來問沈小姐,說是要把桌上的芝麻灑在上面配著吃才是......;p 第二次來時點的「糕粽」,還以為什麼很厲害的東西,結果就同個盤子裡有蘿蔔糕和肉粽。蘿蔔糕比台灣的軟爛些,肉粽跟台灣南部粽有點像,包有蛋黃和瘦肉。 店內。 第二天點的「炸面」,也是一度誤會是什麼特別的,結果上桌來的是......油條!嗯, 果然沒好好做功課會有報應的,哈哈!反正我喜歡油條,就默默把它吃完(一邊偷偷在思念台南的杏仁茶配油條超級好吃的呀~~~~~~^^)。 盛記白粥(總店) 雅廉訪大馬路77號地下 台山分店: 台山巴波沙大馬路264號南惠閣第二座 新馬路分店: 蘇雅利醫士街1號(噴水池民政總署後面) 黑沙環分店: 工業街28號地下盛豐添大廈(百佳樓下) [0回]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