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今が人生の花だ。

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冬京都】元離宮二条城(上)(新增皇徽家徽特寫)

旅程進到第三天,又是一個有飽滿陽光的好天氣。

首先移步至京都車站旁的京都中央郵便局,把前晚寫好的藝伎明信片寄出,投入的可是「平安建都1200年記念」郵筒哦!然後搭上往二条城的巴士,在暖和車內昏昏欲睡的我們搖搖晃晃來到今天第一個目的地。

二条城,嚴格說來不在我喜愛的「平安京」之內。它是幕府時期的建物,由德川家康於西元1603年興建,做為他到京都拜訪天皇時的寓所,也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後來在1626年擴建至現在的規模。

到了十九世紀,歷史上知名的「大政奉還」正是在二条城舉行,然後在1939年天皇把二条城賜給京都市政府,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条城」,正式對外開放。
我們在第一道護城河外用自動販賣機買好門票後,從東大手門進入二条城,看到用大石塊堆疊起來的城門,我立刻想起去年看到的姬路城。打從心底特別喜歡這樣簡單有力的建築方式,有時不禁懷疑,到底是古人的技術比較好還是現代人?

伴著腳踩在碎石上的沙沙聲,我們前進到唐門,裡面正是主要參觀的建物之一-二之丸御殿。從唐門口看進去,背後映襯著二之丸御殿入口處,兩者都貼有金箔裝 飾,在陽光照射下可以感受得出當年的氣派華麗。特別是唐門上還裝飾有龍、鶴等吉祥動物,令人約略體會得到當年德川幕府欲凌駕在天皇之上的野心氣勢。

進入二之丸御殿需要脫鞋,室內禁止拍照。沒有很認真做功課的我們正好遇上一團有認真導遊的旅行團,加上他們人多擋在前面,我們就跟在一旁偷聽這御殿內每個房間的不同功用及歷史故事。

二之丸御殿由六棟建築從東南往西北方向排列,有點像是澄清湖「九曲橋」那樣;裡面最大、最高級的房間是「大廣間一之間、二之間」,換算成現代的面積大概是 24坪及22坪(各一個房間唷!),將軍常常在這裡接見諸候,有名的「大政奉還」也是在此發生。為了讓遊客感受當年的盛況,房間內還擺設了不少跪坐的人偶 呢!

差點忘了說,行走在二之丸御殿內部時,地板會傳來一陣陣好像是年久失修的「唧唧」聲。其實那是故意的設計,有個美名叫「鶯聲地板」,當年用以防範刺客,在 地板下方以釘子與鐵片組成特殊結構,只要有人踏上地板就會發出聲音。看樣子,要當「老大」還真不容易,必須繃緊神經時時留意他人心懷不軌。

逛完二之丸御殿後,接著來到旁邊的二之丸庭園。

(待續)



東大手門,即二条城正門。



看到這樣的大石,情不自禁就會用手掌輕貼牆面,感受歷史的溫度。



前景是唐門,後景是二之丸御殿。



連柱腳都不放過要華麗。



這張看來特別金光閃閃啊!



這張太稀奇了!!一定要好好說明一下。

話說寫本文時查資料才得知:「其實在當時德川家族興盛時期,許多日本建築物的屋頂或圓梁上,都可以看到德川家徽-三葉葵;而後來天皇命令,在二条城中凡是高度比皇徽還要高的德川家徽都必須抹去,不過據說還是有一處屋樑上的德川家徽因為太高了,而成為全二条城中,唯一留下家徽比皇徽高的特例,也意外成為遊客拍照時的重要景點。

我整理照片時,發現這張裡面最頂端的圓形內是德川家徽,然後在三角屋簷下的大圓菊花才是皇徽,哇哇哇!!被我拍到了哦!!!也太太太太巧了吧~~~~~~~




站在二之丸庭園看二之丸御殿外觀。


(3/20updete)
應讀者要求來一張裁剪過後的皇徽家徽特寫)

拍手[1回]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