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阿酥
去年10月去清邁,正值泰國水患最嚴重的時候。出發前不免受到親友「關愛」,只能盡力解釋清邁與做大水的曼谷等地相距超過700公里,應該安全無虞。會在那時間出發,純粹是巧合,既然已排定行程,也再三上網確認沒問題,我跟友人便抱著「振興泰國經濟」的樂天想法,照計畫拜訪這朵「北方玫瑰」。
當飛機緩緩降落在清邁機場,周圍灰色的天空搭配山林綠意,稀疏的房舍點綴其中,悄悄透露出與曼谷截然不同的閒適氣息。從小巧的航廈內拎出我們的行李,隨即搭上三兩句談妥價錢的「雙條」(清邁常見交通工具之一),前往距離機場不遠的清邁古城。
4個晚上有2晚住在古城內的民宿、另2晚則住城門外不遠處的設計旅店,這一次的旅行便是以清邁古城為中心。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盡可能在城裡步行、跟攤販或雜貨店買東西、逛市集、到寺廟裡參觀、在轉角的小酒吧放鬆聊天,用習慣的步調來接近一個全然新鮮的地方。
磚紅城牆 新舊互映圍繞
13世紀時,泰北的蘭納泰王國(Lanna Thai)以此為首都,建立起邊長約1.5公里的城池,經過700多年的歷史更迭,磚紅色的城牆和護城河仍然跟隨時間前進,從原有的保護作用演變至今成為觀光景點之一。在舊城牆附近,新式旅館和現代建築早已悄悄越過它們,在城牆外護城河旁,常映入眼中的下半部是沾有歷史痕跡的紅磚牆、上半部則是探出頭的旅館或樓房,強烈對比十分有趣。這些城牆雖然不是全部留存至今,但比起台灣常見的「東門」、「北門」總是孤伶伶立在圓環或馬路中,清邁古城算是幸運多了
古城裡的馬路多數窄小,有的是一般柏油路、有的則鋪上地磚。步行的人很多,偶爾有機車緩緩駛過。出乎意料的是,古城裡的人種形形色色,白皮膚的、黃皮膚的、黑皮膚的都有,老的、小的、壯年的、青春的、單身的、有家室的,也各自成群。
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古城裡的店家也應有盡有。當地居民買菜的市場、供應日常用品的超市、提供long stay外國人便利服務的廉價洗衣店與二手書舖、專做觀光客生意的紀念品店,皆有其客層;傳統泰式小吃攤、日式拉麵屋、西式早餐店、美式咖啡館、拉丁風小酒吧,各自招攬生意。
古老氛圍 令人釋放安心
走在清邁古城裡,原本想到的是舊與新、古與今的融合,沒想到更是地球村的縮影;原來在我不知不覺的時候,清邁早就是各國旅人或退休銀髮族愛好的長宿休閒首選。
其中一天我們參加當地的一日旅行團,有專車接送前往更北邊的清萊與泰緬邊境。在車上結識一位日本老先生,看他泛白的頭髮且是孤單一人,隨車導遊似乎跟他很熟,讓人十分好奇。後來找機會聊天才知,原來他退休後常常往返清邁與日本,每次一來就是待上好幾個月。他說,這裡的物價比曼谷還少一半,生活便利、環境樸實,每天他都會從住的地方步行到古城來,雖然要花上許多時間,但就當做是運動,大部分都是走路移動。
而這天他會參加旅行團,並不是為了去玩,而是要到泰緬邊境去「加簽」。意思是說,簽證期滿之前,如果出國後再入境,就可以延長15天簽證期限。而在清邁出國最方便省錢的辦法,就是移動到泰緬邊境去「繞」一下(編按:日本在泰國免簽證)。我們得知這個辦法時感覺非常驚奇,難怪一路上老先生不太跟其他乘客互動,去到各個景點也一副興致缺缺的模樣。連中午導遊帶我們到一間自助式餐廳吃飯時,當我們還搞不清楚從哪邊開始取餐,他早就熟門熟路去拿想吃的食物了。「每次都是來吃這間啊!」老先生淡然地說。
這天旅行結束後,導遊把我們每個人一一送回住宿的地方去,這位日本老先生在一間據他說是提供長期住宿的出租公寓前下車。看他提著在路上買的水果信步走遠,腦中閃過:「如果到這年紀,我會出現在世界的哪裡?」這個無解問題。在這700多年城牆包圍起來的既陳舊又現代的空間裡,70歲不過是它的1/10,對老先生來說,是不是在清邁古城裡反而能找到年輕的活力?
從小我對於能抵擋時間洪流的老東西格外傾心,以前不明白是什麼道理,隨年紀漸長便發覺,當凝視著一如清邁古城這類的時間見證者時,總覺得像在說「妳還年輕啦」,讓人感覺些許安心與釋放。而這個就是,旅行的其中一種意義吧!
資訊:清邁是泰國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台灣飛往清邁有中華航空與泰國航空兩家,華航直飛清邁、泰航需在曼谷轉機。本文作者搭乘的是泰航,來回機票約17000元。當地住宿、各項花費低廉,五天四夜約準備台幣8000元左右即可。
(原文刊載
《台灣教會公報》3133期24版「知性之旅」)